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的干燥茎叶。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四川、湖北、广东、江西等地。以浙江产量大、质量优,称“杭竹叶”。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的干燥茎叶。(《中国药典2015》)
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四川、湖北、广东、江西等地。以浙江产量大、质量优,称“杭竹叶”。
叶
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中国药典2015》)
本品长25-75cm。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有的皱缩卷曲,长5-20cm,宽1-3.5c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中国药典2015》)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中国药典2015》)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中国药典2015》)
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中国药典2015》)
6-10g。(《中国药典2015》)
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中药大辞典》)
置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显微鉴别:
本品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其下可见圆形栅栏细胞。下表皮长细胞与短细胞交替排列或数个相连,长细胞长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短细胞为哑铃形的硅质细胞和类方形的栓质细胞,于叶脉处短细胞成串;气孔较多,保卫细胞哑铃形,副卫细胞近圆三角形,非腺毛有三种:一种为单细胞长非腺毛;一种为单细胞短非腺毛,呈短圆锥形;另一种为双细胞短小毛茸,偶见。(《中国药典2015》)
1.治热病余热未净,心烦口渴:淡竹叶、太子参、麦门冬、北沙参各9g,生石膏12g(先煎),生甘草4.5g。煎服。(《安徽中草药》)
2.治口舌糜烂:鲜淡竹叶30g,木通9g,生地9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3.治口腔炎,牙周炎,扁桃体炎:淡竹叶30-60g,犁头草、夏枯草各15g,薄荷9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4.治咽喉肿痛:山鸡米30g,山栀子根15g。煎服。(《广东省惠阳地区中草药》)
5.治小便不利,淋闭不通,因气壮火胜者:淡竹叶一两,甘草一钱,木通、滑石各二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6.治血淋,小便涩痛:淡竹叶全草30g,生地15g,生藕节30g。煎汤服,日2次。(《泉州本草》)
7.治衄血:干淡竹叶I5g,生栀子9g,一枝黄花9g。水煎服。(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
8.治逆经:淡竹叶7张,茜草根(染卵藤根)30g,灯心7条。同白酒炖服。(《闽东本草》)
除去杂质,切段。(《中国药典2015》)
淡竹叶对小鼠的LD50为64.5g/kg。(《中华本草》)
浙药
1.《纲目》:“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2.《生草药性备要》:“凉心,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明眼目。”
3.《握灵本草》:“去胃热。”
4.《本草再新》:“(治)小儿痘毒,外症恶毒。”
5.《草木便方》:“治烦热,咳喘,吐血,呕哕。”
6.《玉楸药解》:“去湿,解热。”
7.《药性考》:“散结。”
8.《草药新纂》:“治热病疮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Copyright©2018-2020 道地药材网 版权所有
运营中心: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业农村部农机总站
电话:010-87385567 备案号:豫ICP备20220000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