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牛蒡根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根。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除去杂质,洗净,晒干。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浙江等地。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根。(《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浙江等地。
根及根茎
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本品呈圆柱状或纺锤状。肉质而直立。外表面黑褐色,有皱纹,内呈黄白色。味微苦而黏。(《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苦、微甘,凉。归肺、心经。(《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散风热,消毒肿。(《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热毒面肿,咽喉肿痛,齿龈肿痛,风湿痹痛,癥瘕积块,痈疖恶疮,痔疮脱肛。(《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6-15g。外用适量。(《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本草拾遗》:“恶实根,蒸,暴干,不尔,令人欲吐。”
置阴凉干燥处。(《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①治热攻心,烦躁恍惚: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三服。(《食医心镜》)
②治头面忽肿,热毒风内攻,或手足头面赤肿,触着痛:牛蒡子根洗净烂研,酒煎成膏,摊在纸上,贴肿毒,仍热酒调下,一服肿止痛减。(《斗门方》)
③治反花疮,并治积年诸疮:牛蒡根热捣,和腊月猪脂封上。(《千金方》)
④治喉中热肿: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四服。忌蒜、面。(《延年方》)
⑤治头晕痛:牛蒡子根四两,老人头(酒洗)一两,熬水服。(《重庆草药》)
⑥治热毒牙痛,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二、三度。(《圣惠方》)
⑦治痔疮:牛蒡子根、漏芦根,嫩猪大肠服。(《重庆草药》)
⑧治瘿:鼠粘草根汤洗,细切除皮者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里一服,宜服六剂。(《救急方》)
⑨治耳卒肿:牛蒡根净洗细切,捣绞取汁一升,于银锅中熬成膏,涂于肿上。(《圣惠方》)
⑩治虚弱脚软无力:牛蒡子根炖鸡、炖肉服。(《重庆草药》)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关药
1.《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2.《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3.《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症瘕,冷气。
4.《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5.《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6.《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7.《四川中药志》:治疥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Copyright©2018-2020 道地药材网 版权所有
运营中心: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业农村部农机总站
电话:010-87385567 备案号:豫ICP备2022000073号-3